查看原文
其他

港真,中国的垃圾分类我一直没看懂

太喜 上流UpFlow 2019-04-01


作者 | 吴丹妮

编辑 | 呆羊

封面 Ghostbat


考大家一道题:


面前的垃圾桶上分别贴有“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种标签。




如果你的垃圾袋里有用过的餐巾纸香蕉皮过期的化妆品矿泉水瓶,它们分别要扔到哪个垃圾桶里?



怎么样,这种熟悉的懵逼感是不是每回扔垃圾的时候都要经历一次?


心里想着要做好分类,可却实在不知道标签上的概念具体是什么含义,该怎么对号入座,于是忐忑犹豫半天,最终还是随便找了个垃圾桶扔进去


Part.1

 人们总觉得垃圾分类多此一举   


2018年7月,“2017年度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公布,在一众喜气洋洋攀升的指数之中,“垃圾分类处理”这一栏显得尤其刺眼——较2016年下跌9.4%,创下各项数据之最

 

然而,就在2017年,北京其实刚刚开启了新一轮“干湿分离”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五花八门的试点措施在各条胡同和街道里轮番上演。


▲北京市垃圾分类宣传

 

有的小区将标着“厨余”、“可回收”、“其他”字样的三类桶变成了“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的两类桶


但是经过简化的分类,实际取得的效果依旧很小——“厨余垃圾”桶里的垃圾五花八门,而本应该放置干垃圾的“其他垃圾”桶则混杂着果皮、菜叶、剩饭等厨余垃圾。


▲绿色小垃圾桶专收以厨余垃圾为主的“湿垃圾”,“干垃圾”则扔到另外两个大垃圾桶


有些小区尝试了“垃圾不落地”的方式,直接拿掉公用垃圾桶,每家每户的垃圾都由师傅专门上门来收


比如史家胡同,它不再像一般住宅小区那样摆放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而是把垃圾桶装上小型垃圾车,分拣员在各家各户收垃圾时,就顺手分拣垃圾。



想法虽然好,然而事实上胡同里至少有半数居民在根本不会事先把垃圾分类。这可苦了垃圾分拣员们,24名专配的分拣员成了胡同里的“分拣大军”,每天分拣员大约要分拣各种垃圾5至10吨



有的时候,好不容易小区居民们想着要做到“垃圾分类”,家里特地买好了不同的小垃圾桶分装垃圾、出门扔的时候也套了不同的袋子,反而是社区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把“垃圾分类”当回事儿,只是应付应付检查。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更尴尬的是,这些辛辛苦苦分拣出来的垃圾,其实只有厨余垃圾有完整的回收链,其他的又会被重新混成一团拖走烧掉,这也让居民们对于垃圾分类提不起兴趣,觉得完全是多此一举,毫不在乎。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一年多就落这么个成效,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北京倒也不是独一份,算是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一个缩影。


垃圾粗暴处理成了城市的顽疾,分类“治疗”总是失败,问题出在哪儿了?


Part.2

 永远在变的垃圾分类法  

 

首先要背这口大锅的,是永远在变的垃圾分类法

 

大部分人了解到的都是“红绿蓝黑垃圾分类法”,红绿蓝黑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代表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具体分类依据大致如下:



敲黑板,现在文章开头的那道题就有答案啦——

 

用过的餐巾纸属于其他垃圾、香蕉皮是厨余垃圾、过了期的化妆品是有害垃圾、矿泉水瓶是可回收垃圾。


答对了的文末留个言让上流君看到喔

 

好不容易记清了分类,然而当你理论联系实际、准备一展身手的时候,就会发现……咦,这咋不太一样了?


事实上,关于垃圾分类的方法,不同的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时间都不一样

 

在深圳,你看到最新的垃圾桶可能是这样的:

 

 

在上海,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至少换了5个版本

 

2000年的分类方法为有机垃圾、无机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


2002年开始实行“一市两制”,在焚烧厂服务的地区,垃圾分类比较简单粗暴,为可焚烧、不可焚烧、废玻璃和有害垃圾四种;其他区域则分为可堆肥、不可堆肥、废玻璃和有害垃圾四种。


2007年,分类标准又变了,改为可回收物、厨余其他、废玻璃和有害垃圾


到了2011年,上海又启动以干湿分类为基础的2+X模式。也就是说,鼓励大家先把干湿垃圾分开,其他的可以根据处置能力再分。


2014年,2+X中的X又被细化为了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并且一直推行到了现在。


瞧瞧这一套套的分类标准和花样百出的分类名词,光看字面,实在让人头大。干湿垃圾是靠水分区别吗?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又分别是什么?如果一件垃圾同时归属两个类别,应该扔到哪里?……




本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就永远追不上垃圾桶变化的速度,再加上每当新的分类办法出台,除了在本地新闻里看到通知,最多不过是在小区里看到几个张贴海报、分发手册的志愿者,很少有人真的去了解过该怎么分。



要知道,垃圾分类从来不只是在居民小区摆几个分类的垃圾箱就算完事的,它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全链条行为。

 

垃圾分类中的四大环节,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犹如四个相互咬合的齿轮,任何一环被卡住都会让整个链条无法运转。



如今的情况是,市民的在分类投放上的不配合让后续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工作停滞不前,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市民对分类投放必要性的怀疑。


链条的每一环都被卡得死死的,这使得垃圾分类工作在中国城市里举步维艰。



更糟糕的是,我国垃圾分类的某些方面甚至还在退步。

 

过去,许多家庭还有收集废纸箱、饮料瓶,然后卖给废品回收师傅的习惯。有报道称,2008年前后,北京再生资源综合回收率甚至达到30%,这也算是在源头上完成了一部分垃圾分类的工作。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可如今,骑着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间的收废品师傅逐渐销声匿迹。以北京为例,2008年北京最大的废品回收区“东小口废品回收集散地”曾聚集上千人,他们分工明确,整车的废纸、塑料等被运至河北等地。


但是在2012年,“东小口”被拆迁疏解,理由是“加大对废品回收市场等低端产业的清理”。


2014年,昌平区决定有序清退废品回收、建材、小商品等低端市场,废品回收市场大面积萎缩。


▲当北京完整的垃圾分类制度还没形成时,真的该让收废品师傅们“消失”吗?

 

利润断崖式下跌也加剧了行业的萎缩。废品回收价格大不如前,面对着越来越低的利润和不景气的市场,许多废品回收站关门倒闭

 

而对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家庭来说,一方面囤了废品找不着人来收,另一方面废品也卖不了多少钱,到头来,越来越多的废品和生活垃圾一起被丢进了街头的垃圾桶里。



Part.3

 想追上国外的脚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比于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有的国家将垃圾分类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还有的国家用了将近一代人的时间来让人们养成这种习惯。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日本为了推行垃圾分类,直接将垃圾桶从街头撤走,让人们只能把垃圾带回家分类处理,在源头上杜绝民众随意丢弃的可能。

 

但是,如何保证每家每户都愿意并且正确地把垃圾分类呢?靠的是定点定时回收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一张是电车时刻表,另一张就是垃圾回收时间表。每周7天,回收垃圾的种类每天各不相同。


▲日本某地的垃圾回收时间表


居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早晨8点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而如果垃圾没有正确分类便会被拒收。

 

大件垃圾如旧电视、旧冰箱,则需要提前打电话给当地的垃圾管理科,不仅要约定回收时间,还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当然,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这套分类体系也是无法成功运转的。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市民如违反规定乱扔垃圾,会被警察拘捕,并且处以3万—5万日元的罚款。


▲日本工作人员回收垃圾

 

从小到大成体系的教育也是日本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比较好的原因所在,家里父母会教,学校里老师也会进一步普及垃圾分类的方法。


日本政府还编制印刷了非常详细的垃圾分类手册,这类手册一般动辄三四十页,附录里甚至还有垃圾分类大辞典,居民们能够按照五十音图的顺序检索各品种垃圾的分类方法,保证处理垃圾时有据可循。

 

▲京都政府印发的中文版垃圾分类手册中的一页

 

日本在垃圾分类上堪称处女座的极致,比如一个香烟盒,整体的纸盒、外包的塑料薄膜、封口处的铝箔要依次被分为纸、塑料和金属,分三类丢弃

 

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的影响也让垃圾分类投放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如果有人没有严格地执行垃圾分类的话,是会被社区其他人瞧不起的。

  

相比较之下,我国街道上的垃圾筒经历一番走马灯式的变换,样式层出不穷,却都没有成功引导人们分类投放垃圾。



如今,400多个大大小小的垃圾场已经逐渐将北京城包围,成为了传说中的“七环”,一点点蚕食城市的土地和空间,建立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017年3月,有关部门又提出要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相关法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不过,是不是真的能从过去丰富的失败经历中总结经验,成功从这场垃圾战中突围成功呢?emmm……留给大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你们小区的垃圾桶里有做到垃圾分类吗?

你能分清不同的垃圾该进哪个垃圾桶吗?

留言里和上流君分享一下吧


[1]北京小区垃圾分类实行“干湿分离”[N].新京报,2017.09.  

[2]这几条胡同没了垃圾箱,来了麻烦,累坏了分拣大军[N].北京日报,2018.06.

[3]“把垃圾分类进行处理”得分出现下滑,记者调查——生活垃圾分类卡在哪儿了[N].北京日报,2018.07

[4]流动车与绿馨屋互补网络与末端引导结合 劲松五区垃圾分类很有智慧[N],北京晚报,2017.10

[5]聂立涛. 拾荒者 北京离开我们一天也活不下去[J]. 新城乡, 2017(1):70-70.

[6]看台湾如何有效实现垃圾分类回收[EB/OL].新华网,2017.03

[7]垃圾分类见成效,日本用了27年,德国40年,我们的差距在哪里?[N],新民晚报,2018.03.

[8]张琪. 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9]吕维霞,杜娟.日本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5(01):39-53.

[10]王朝华.对北京地区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经济界,2018(02):71-75.



点击图片,可查看以往的文章:

PS:动动手指戳广告,上流君的鸡腿靠大家!


戳“阅读原文”,阅读其他城市知识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